【現象】借助北斗衛星提前對田塊打點定位,規劃最優作業路徑;利用攝像頭實時監控作業情況,畫面同步回傳后臺;通過無人值守氣象站,實時監測空氣溫濕度、光照度、降水量等信息……如今,不少地方推進無人農場建設,越來越多的機械化設備在田間地頭大展身手,為農業生產注入澎湃科技動力。比如在上海嘉定區外岡鎮周涇村的無人化農場試驗基地,通過對插秧機、自走式打藥機、收割機和拖拉機等一批現有農用作業機械進行無人化改造,初步實現了耕、種、管、收無人化作業。
【點評】
無人農場,顧名思義,就是在人工不進入農場的情況下,通過對農場設施、裝備、機械等遠程控制,或通過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的自主決策、自主作業,完成所有農場生產、管理任務的一種全天候、全過程、全空間的無人化生產作業模式。如今,隨著物聯網、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傳統農業正朝著智慧農業加速轉變。
無人農場的興起,本質上是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深度融合的產物,也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一方面,種管收全過程的少人化和無人化,不僅有助于節約人力成本,也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輕技術人才從事農業生產,培育新型農民。另一方面,通過智慧農業系統為農作物管護提供數據支持,能夠指導調控農作物生長環境,使其更好滿足作物生長需要。與此同時,全流程機械化也能起到提高生產、作業效率,促進增收減損的效果。數據顯示,當前,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我國糧食產量不斷邁上新臺階,現代農業裝備和技術的運用功不可沒。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是重要路徑。無論是助力農業生產提質增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還是推動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都更加需要科技創新力量的支撐。應該看到,我國農業生產領域科技創新還存在不少短板,傳統的粗放式經營模式制約著農業科技的應用。以無人農場建設為例,從全國范圍來看仍處于探索階段。有專家總結了無人農場大范圍推廣的兩大條件,一是基礎設施要好,農田的水網、路網、電網、通信信號等都要滿足一定的條件;二是地塊要大,面積小、零散分布的土地需要有效整合。加快無人農場的布局應用,離不開良好基礎設施的支撐,也需要因地制宜開展土地宜機化改造。
端牢中國人自己的飯碗,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是關鍵。農業農村部印發的《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認定辦法(修訂)》,明確指出鼓勵、引導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各環節各領域的應用創新。面向未來,農業現代化空間廣闊、大有可為。隨著政策的持續推動和農業科技的不斷發展,以無人農場建設為契機,不斷提升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智慧化水平,就一定能持續釋放農業生產活力,讓更多農民富起來,讓糧食安全更穩固。(徐 之)
中國北斗,我國自主建設的衛星導航系統。自1994年北斗一號立項以來,歷經二十六載,從無到有......
近年來,我國在遙感測繪、定位導航、科學實驗等中高軌道衛星應用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如風......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中央機械制造科學研究所刊物《航天與火箭制造》登載的文章稱,該研究所......
幾乎是前后腳,中國北斗在過去一個月內迎來兩則重磅消息。8月31日,來自中俄衛星導航重大戰略......
展望未來30-50年,我們將以衛星導航系統的時 空為基石,集成光學、聲學、電學、磁學、機......
2017年11月,北斗三號首批組網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入軌,截至目前已有16顆衛......
據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網站消息,商丘市新建的13座北斗導航定位基準站全部建成并通過省級驗收......
近日,深圳市在南山區西麗街道、桃源街道、寶安區新安街道、西鄉街道啟動了共享單車高精度定點停......
這似乎是個老問題,實際上也是個新問題。因為智能的問題,現在與無人駕駛密切相關,引出一堆新問......
接收機通常有接收機天線、射頻(RF)部分、基帶部分、電源部分和控制顯示存儲部分組成。接收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