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北京經開區榮華中路,一輛自動駕駛車輛在行進中,安全員將雙手放在腿上,全程不觸摸方向盤。車輛啟動也是由乘客通過后排的操控屏完成。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在自動駕駛這一全新的“無人區”,誰搶先布局率先試點,誰就掌握了未來的先機和產業話語權。
據新京報報道,11月25日,國內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在北京開放。當天,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工作辦公室在亦莊創新發布活動上公布了試點方案。據了解,現階段在北京經開區60平方公里范圍將有不超過100輛自動駕駛車輛開展商業化試點服務。目前,已有企業獲批。
這一示范區試點方案的公布,不僅標志著國內自動駕駛領域從測試示范邁入商業化試點探索新階段,更意味著北京在邁向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同時對北京“兩區”建設也有重要意義。
正如北京經開區相關負責人所解釋的那樣,當前自動駕駛企業已進入下半場征程,整個行業已由技術驗證、產品開發邁向商業化布局階段。因此,開放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為自動駕駛企業打通了從研發到商業化的完整閉環,也將鼓勵和引導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模式的探索和創新。
長期以來,大量科技成果轉化面臨“最后一公里”的“中梗阻”問題,難以轉變為現實生產力。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找不到商業模式。
據了解,依據此次管理政策,在保障市場公平競爭原則的前提下,企業可采取市場化定價機制;在向乘客明確收費原則、支付方式等信息的前提下,可開啟體驗收費服務。
除了對商業創新的鼓勵,同時需要看到的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離不開關鍵核心部件和核心技術的快速進步,這直接意味著在這些核心部件的研發和生產領域將形成產業鏈條乃至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比如傳感器、電池、新材料、芯片等硬件,人工智能算法及軟件開發等軟件方向都會因此而匯聚。
在商業創新和產業集群效應之外,更為重要也更為影響深遠的是,盡管新能源汽車的到來將自動駕駛從夢想帶進現實,但環顧全球,面對自動駕駛可能會產生的法律、商業、交易、倫理問題,目前各國都沒有一個可落地的解決方案。
自動駕駛作為AI技術探索的最現實的應用場景之一,一直被寄予引領產業未來變革方向的重望。但也正是因為這一技術足夠前沿,以至于目前的主要交通場景規則并未有對應的配套。在這一全新的“無人區”,誰搶先布局率先試點,誰就掌握了未來的先機和產業話語權。北京啟動國內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無疑搶得了這一賽道的先機。
北京“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要實現這一目標,聚焦“卡脖子”技術攻關和戰略科技力量、推動產業新動能培育和全域應用場景構建就顯得格外重要。而自動駕駛示范區的落地,就是這樣一個恰當的撬動發展的“杠桿”,也是加強政策引導、體制改革、機制創新的一個典型樣本。
其背后的產業政策邏輯是,通過給予產業更寬容的發展空間和探索試錯空間,加速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全面優化創新環境,充分發揮領軍企業創新帶動作用,以期逐步建立產業生態,進而為上游的技術攻關提供更好的資金和實際應用數據支持。
而站在企業的角度來看,對于那些專精特新的企業的發展和探索來說,這種試點和包容的自由度和開放空間,也正是產業政策對于市場主體的最好賦能。
總之,無論是從哪個層面看,北京正式開放國內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都將在促進北京“兩區”建設和“四個中心”建設上產生深遠意義,前景值得期待。
中國北斗,我國自主建設的衛星導航系統。自1994年北斗一號立項以來,歷經二十六載,從無到有......
近年來,我國在遙感測繪、定位導航、科學實驗等中高軌道衛星應用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如風......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中央機械制造科學研究所刊物《航天與火箭制造》登載的文章稱,該研究所......
幾乎是前后腳,中國北斗在過去一個月內迎來兩則重磅消息。8月31日,來自中俄衛星導航重大戰略......
展望未來30-50年,我們將以衛星導航系統的時 空為基石,集成光學、聲學、電學、磁學、機......
2017年11月,北斗三號首批組網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入軌,截至目前已有16顆衛......
據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網站消息,商丘市新建的13座北斗導航定位基準站全部建成并通過省級驗收......
近日,深圳市在南山區西麗街道、桃源街道、寶安區新安街道、西鄉街道啟動了共享單車高精度定點停......
這似乎是個老問題,實際上也是個新問題。因為智能的問題,現在與無人駕駛密切相關,引出一堆新問......
接收機通常有接收機天線、射頻(RF)部分、基帶部分、電源部分和控制顯示存儲部分組成。接收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