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是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北斗新時空將是北斗升級跨越發展的產物,是軍民融合、科技強國國家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三重疊加的交匯點和牛鼻子式抓手,是中國人民在偉大時代偉大事業中偉大創新的典型樣板和杰出代表,也是我們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最為重要的中樞基礎與核心凝聚力所在,還是中國新時空服務體系與新興的智能信息產業的發源地,還是中國時空服務國家品牌和世界級領軍式平臺型科技巨頭及其所帶動的骨干群體孵化器,其核心驅動力、輻射力和影響力能夠無所不在,而且管用50至100年的時代瑰寶。
在科技領域中,很少有北斗那樣能夠在政治、經濟、科技、社會四個方面,都能夠產生明顯巨大效益的創新系統,而北斗真正體現了自主創新、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的全方位創新精神,而從北斗所提升凝練出來的北斗新時空體系及其所推進的智能信息產業,真正凝聚出科學理論、技術實踐、產業發展和體系推進的多層次創新成果,從而贏得四大制權,打造四大體系,這就是:實現理論創新,贏得制時空治理權,打造國家安全和國民誠信保障體系;實現實踐創新,贏得制國際話語權,打造全球領先的新時空服務創新體系;實現產業創新,贏得制發展主動權,打造產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體系;實現體系創新,贏得制標準知產權,打造全方位多層次群體創新、融合引領、協同推進、服務分享的社會生態體系。
北斗新時空這樣的偉大創新,其不可限量的價值在于其占領時間空間這種全局性、基礎性、持續性和關鍵性科技制高點,是種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存在,是任何人事物均須臾離不開的獨特存在,而北斗新時空,新在現代時間技術已經成為精準計算與度量衡的頂峰,空間度量又依托時間度量,體現時空一體的存在。在現時代,在移動革命時代,精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智能的代名詞。從而構成和產生北斗新時空的“七律”,這就是:時空一體,泛在智能;實時動態,確保精準;海陸空天,一網打盡;變自生變,以速制衡;全息互聯,以人為本;協同分享,群體創新;簡約極致,服務人人。
從經濟效益而言,應該說北斗是個標桿,自從北斗在2012年開始投入區域服務以來,我國的衛星導航產業,就是以北斗為核心推動力,突破了五大市場領域,這就是:汽車前裝市場,智能手機市場,高精度專業市場,國際化市場,以及與其他技術與產業的融合市場,取得的長足的進步,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產業市場,平均每年以超過20%的年增長率快速占有市場,因而至2018年,我國的北斗產業總產值突破三千億元,占全球衛星導航產業市場總值的五分之一強。作為一個新興技術產業,在不太長的發展階段中,在北斗全球系統尚未完成建設的過程中,能夠做到這一點,實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或者說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在新興技術產業中,不僅具有標桿性,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而且更加逆天的是,在北斗二號和三號建設的十多年過程中,北斗重大工程投入資金為700多億元,相當于每天又近兩千萬的投入,但是2018年一年我國衛星導航行業總產值中獲得的稅收,就把十余年的全部投入都收回來了,真是有點不可思議!這是何等巨大的經濟效益,這是任何其他高新技術產業不能望其項背的。因為北斗系統這樣的偉大創新系統,是真正的開放創新系統,動員千軍萬馬,利及千家萬戶,用于千千萬萬,它是軍民兩用和服務國計民生的,也是民用開放免費的,更是用戶無限的時空信息基礎設施,可以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一種客觀存在。實際上,這還只是剛剛開始,還僅僅是在北斗本身的定位導航授時應用的“北斗+”發展階段,而正在開啟的“+北斗”新階段,是真正發揮北斗新時空核心引領和關鍵帶動力的產業與市場發展新階段。通過舉國體制與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北斗新時空科創中心(主要包括思想創新智庫、前沿創新中心、科技集成創新與智能服務共享大平臺),推進北斗與其他GNSS兼容互操作的標配化和中國時空服務-2030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重大舉措,促進北斗導航與其他技術系統和產業市場實現天基地基、室內室外、通信導航深度跨界融合,成規模、成建制、成體系地實現對于傳統產業的改造和供給側改革,并且在包括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新興產業的群體集聚、資源整合和系統集大成過程中,發揮其不可或缺的核心關鍵基礎、總成架構體系的巨大作用,快速培育出世界級領軍式平臺型科技巨頭和新時空智能數據與信息服務的偉大企業群體,推進中國智能信息產業長足發展進步,形成中國服務的國家品牌領先優勢,服務全中國、全世界、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