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婷婷五夜综合|欧美一黄片|在线观看91|任我爽在线视频精品凹凸精品分类|最近中文字幕免费6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資訊

開通兩年,中國北斗再次實力出圈

添加時間:2022-10-28 10:30:40 來源:中國航天報


最近,“北斗”又有點火。一是衛星導航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重大成果,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被特別提到;二是國產手機運用北斗系統短報文通信和百度地圖北斗衛星日定位量首次突破1000億次的兩條新聞沖上熱搜。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示意圖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開通兩年多來,“天上建好,地上用好”的北斗系統不斷提升性能,已在多個行業領域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逐步形成深度應用、規模化發展的良好局面,成為我國重大現代化創新工程的典范之一,為造福國計民生、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拓展國際合作等作出了新的重要貢獻。

北斗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

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許正中代表自豪地表示,北斗產業已成為湖北省五大優勢產業之一,對湖北由工業大省邁向工業強省作出了重要貢獻。“全國北斗領域14位兩院院士有9位在武漢,湖北現在的北斗核心產業、關聯的產業加起來占到全國的10.6%。”他說。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開通兩年多來,催生出了大量與北斗系統相關的新興產業。目前,北斗產業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極。


豐富多彩的北斗應用

據了解,今年5月18日,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了《2022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21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4690億元人民幣,較2020年增長16.29%。其中,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芯片、器件、算法、軟件、導航數據、終端設備、基礎設施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同比增長約12.28%,達1454億元。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總數量保持在1.4萬家左右,從業人員數量超過50萬。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于賢成表示,當前,北斗系統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應用深度廣度持續拓展。北斗系統已廣泛進入各行各業,尤其在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隨著北斗在大眾及相關行業領域進一步深化應用,我國正在形成一系列新興數字化應用場景。2021年國內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超5.1億臺,其中具有衛星導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3.43億臺,汽車導航后裝市場終端銷量達到477萬臺,汽車導航前裝市場終端銷量達到681萬臺,各類監控終端銷量達到317萬臺。

在交通領域,目前全國超過780萬道路營運車輛、4萬多輛郵政快遞干線車輛、4.7萬多艘船舶應用北斗系統;長江干線北斗增強系統基準站和水上助導航設施數量超過13106座;近500架通用航空器應用北斗系統。

國家、行業和地方政府均高度重視北斗產業。“十四五”期間,北斗相關政策密集出臺,有力推動了北斗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北斗應用規模進一步擴大。

例如,國家各部委近兩年共出臺了北斗相關規劃和政策措施近80項,在智能汽車、煤礦治理、旅游數字化、氣象監測、地理信息服務等方面,深化北斗系統的推廣應用,具體內容涉及建設基礎設施、系統平臺,健全覆蓋芯片、模塊、終端、軟件、應用等產業鏈上中下游各環節的北斗產業生態。

同時,具有產業發展優勢的五大區域和產業發展重點城市,如北京、河北、天津、浙江、廣東等13個省市共出臺了北斗相關政策近200項。各省市正加快推進在金融、能源、電力、水利、氣象、減災防災等領域北斗國產化替代和標準化配置,鼓勵創新研發各種具有北斗功能的終端設備和集成化系統,并探索在國民經濟關鍵領域推動北斗標配化應用,不斷擴大北斗應用規模,提高了北斗應用水平。

于賢成認為,當前傳統產業正面臨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升級的巨大浪潮。“可以預見,未來兩三年,伴隨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農業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十大數字應用場景的發展,北斗與5G、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融合創新必將極大賦能傳統行業領域,催生出更廣闊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大市場。”

只受想象力限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最近,國產手機運用北斗系統短報文通信的新聞沖上熱搜。該手機在沒有地面網絡、無線網絡覆蓋時,可通過北斗衛星發送文字和位置信息,并且支持一鍵生成軌跡,能夠大大提升救援效率。

就在上個月,百度地圖官方公告發布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的最新進展,北斗衛星日定位量首次突破1000億次。百度地圖宣布正式切換為優先運用北斗系統進行定位,“百度地圖智能定位開放服務”升級更名為“百度地圖北斗定位開放平臺”。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開通兩年多來,我國空間和地面基礎設施具備了更為完善的服務能力,

“北斗+農業”“北斗+交通”“北斗+漁業”“北斗+氣象”“北斗+救援”等進一步發展,北斗系統開始更好賦能國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為擁有幾千年歷史的農業大國,在土地上耕作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根基。如今,北斗系統賦予農機智慧,提升了耕作效率,逐漸將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解放出來。

三夏時節,在南通市通州區劉橋鎮蔣一村新熟麥田里,智能收割機馬達轟鳴來回穿梭,空無一人的駕駛室里方向盤自動調整,收割機司機在路邊用手機刷新著實時傳輸的收獲數據。智能收割機裝有農業北斗終端以及輔助駕駛系統等設備,能夠通過高精度的定位信息,實現收割機的自動行進、轉彎、掉頭和避障等精準作業。

據了解,三夏無人作業新模式在南通市多個區全面展開,建成了多個無人農場。有農場場主精準概括了北斗系統的作用:“無人農場耕種管收生產環節全覆蓋,機庫田間轉移作業全自動,自動避障異況停車保安全,作物生產過程實施全監控,智能決策精準作業全無人。”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開通兩年多來,北斗系統賦能于文物保護。在西藏,歷史悠久的東嘎石窟頗受游客的喜愛。不過,由于東嘎石窟地處海拔4100米的高原,惡劣的高原氣候會對石窟整體結構的穩定性造成威脅,晝夜溫差大使巖體變得干枯易脆,大風天氣居多又加劇對巖體的腐蝕;再加上游客呼出的二氧化碳會潮解壁畫中的鹽堿,從而加速壁面的剝落;外界的噪音也會讓巖體產生振動而出現脫落。因此,對石窟開展安全監測十分關鍵。


基于北斗的東嘎石窟深度運用文物保護監測系統,助力管理者精準掌握東嘎石窟關鍵定位數據,為文物安全打下重要基礎

北斗系統高精度服務為東嘎石窟的文物保護監測提供了解決方案。依托覆蓋全國的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相關團隊借助北斗系統高精度測量終端完成了前期三維建模工作。該終端在當地高海拔、網絡差的復雜場景下,能連續開展測量作業,采集東嘎石窟關鍵點位的高精度數據,為輸出三維模型、搭建文物保護監測系統打好基礎。

每當一些珍稀動物滅絕的新聞出現時,人們難免扼腕嘆息——如果有一種設備能實時跟蹤動物的行跡,就能更好地進行動物保護工作了。如今,北斗系統已在動物保護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際瀕危物種,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天津境內的濕地聚集著很多東方白鸛,因此天津一直被鳥類專家視為野生東方白鸛的非自然繁殖地。為科學保護和研究這些“鳥中大熊貓”,天津當地政府部門和科研機構聯合,為東方白鸛雛鳥配裝了基于北斗的定位終端。

工作人員在東方白鸛的腿上配裝北斗定位終端

“北斗的應用只受到想象力的限制。”在今年10月召開的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第十六屆大會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楊長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北斗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走向全球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提到“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時,“衛星導航”被劃為重點。擁有“服務全球、造福人類”初心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自開通以來,積極發揮自身作用,結合“一帶一路”倡議“隨船出海,逢路架橋”,開始為海外市場提供更多產品和服務。

目前,北斗系統已在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以其較低成本、較高精度的特點成為中國向世界提供的高科技、高性價比公共產品。

前段時間,由中國與塔吉克斯坦多家單位聯合建設的薩雷茲湖大壩北斗變形監測系統完成升級建設并開通運行。該系統采用北斗三號高精度定位技術對薩雷茲湖大壩開展變形實時監測工作。

薩雷茲湖北斗變形監測系統測站分布情況

本次升級不僅保障了該系統長期無人值守的穩定運行,也為開展基于北斗遙感技術的薩雷茲湖生態環境監測提供數據支撐。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科研人員介紹,薩雷茲湖大壩北斗變形監測系統是北斗系統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成功案例。該系統將在中亞地區的泥石流、雪崩、邊坡等安全監測工作中進行推廣應用,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社會建設。

與北斗系統相關的國際交流也在如火如荼開展,僅今年10月以來,就有多個國際會議舉辦,北斗系統一度成為焦點。

10月1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第四十一屆大會上,中國連任一類理事國。

多年來,中國民航始終堅持安全第一,著力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2019年以來,行業新增400余架飛機投入商業運營,北京大興機場等18個新建機場投入使用,北斗系統等新技術加快應用,空中航行服務效率不斷提升。本次連任也是自2004年以來,中國第七次當選一類理事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明確接受北斗系統公開服務承諾,標志著我國正式與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就北斗系統服務全球民用航空應用達成共識,為助力北斗系統標準通過最終審議、正式納入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標準、實現北斗系統服務全球民用航空應用,將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10月3日,國際電信聯盟2022年全權代表大會選舉理事國和無線電規則委員會委員,中國成功連任理事國,中國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主任程建軍當選新一屆無線電規則委員會委員。

自北斗系統建設以來,中國遵循國際電信聯盟規則,開展衛星導航頻率的申請與協調,合法使用頻率軌位資源;積極履行國際責任,與各國共同推動S頻段成為新的衛星導航頻段。

程建軍表示,本次選舉是國際電信聯盟成員國對中國投出的信任票,也是對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的高度期待。

當地時間10月10日,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第十六屆大會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首都阿布扎比開幕。本次大會也是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后中國代表團首次以線上線下同時參會的方式參加世界衛星導航大會。

在會上,中國代表團針對監測評估、低軌PNT、空間碎片處置、空間天氣、地月導航等重要議題作獨立報告和中外聯合報告,就應對重大空間天氣事件、退役衛星離軌處置、低軌衛星和現有GNSS系統兼容等事宜提出中方倡議和解決方案,為世界衛星導航事業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中國代表團在會議中指出,作為國家重大戰略性時空信息基礎設施,北斗愿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共同發展,攜手為全球用戶服務。

不過需要正視的是,北斗系統的應用并沒有得到完全釋放。有行業專家表示,“北斗系統在技術上是全球領先的,但在產業生態和應用規模方面較GPS處于相對劣勢。在未來,北斗系統在供給側的優勢將更加凸顯,應從需求側入手推動北斗系統規模應用,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補齊短板,使北斗真正成為國際化的領先系統。”

當前,我國正積極發展多種導航定位授時技術,預計2035年前將建成以下一代北斗系統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時空體系,提供基準統一、覆蓋無縫、安全可信、便捷高效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為未來智能化、無人化發展提供核心支撐,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文/記者劉巖

圖/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微信公賬號

編輯/孫喆賀喜梅

審核/李淑姮

監制/黃希

(來源:中國航天報)

圖文推薦
熱門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