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8日,“智能時代的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國際工程科技高端論壇暨北斗智能應用大會在武漢東湖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大會由中國工程院、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支持指導,武漢市人民政府、武漢大學、中國工程院土木工程學部、湖北省經信廳、湖北省軍民融合辦、湖北省網信辦、珞珈實驗室、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承辦。大會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趙海山主持,湖北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常務副省長董衛民,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吳曼青,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委員、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楊長風等嘉賓受邀出席大會并致辭。大會還邀請了楊元喜、李德仁、劉經南、李建成等20余位兩院院士,國際大地測量協會主席、法國科學院院士Altamimi等近10位歐美國家院士專家出席。大會采取“線下現場+線上直播”形式舉辦,以“智能北斗時空信息,助推數字經濟發展”為主題,探討未來智能定位導航授時體系發展戰略、關鍵技術及產業應用等問題。
楊長風總設計師表示,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以來,我們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建立健全中國特色北斗系統現代化運行管理體系,建立北斗基礎產品檢測認證制度,構建常態化應用情況監測機制,推進特色服務平臺建設,引領省市、行業、央企等典型創新應用,加速國際化應用進程,全面開啟了北斗全球服務新時代、新局面。楊長風總設計師指出,在數字化、智能化正在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加速變革的今天,發掘時空需求、發展智能技術、打造數字經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創新命題和責任擔當。對此,楊長風總設計師提出三點體會。一是智能作為時空體系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既是深植于北斗發展的基因,也是PNT賡續發展的方向。要進一步聚焦智能,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快速彌補我國在定位導航授時智能發展領域實驗室建設、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和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短板弱項,以網信思維、智能思維引領時空體系建設重大技術新突破,滿足重大發展新需求,拓展“智”的范疇,提升“能”的水平。二是要全面構建時空智能產業生態體系,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深化北斗、PNT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打造時空應用新能力、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和新業態。發揮時空智能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積極拓展時空智能國際合作,持續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戰略規劃要求,全力推動北斗系統“走出去”。三是要加快時空智能基礎設施建設進程。2035年前,國家還將推動建成以北斗系統為核心,多種導航手段融合,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PNT體系,構建覆蓋天空地海、基準統一、高精度、高智能、高安全、高效益的時空信息服務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時空信息“大動脈”。我們要加強戰略布局,立足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切實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協同優質高效建設。
大會聚焦時空智能需求、未來智能PNT發展戰略、PNT智能關鍵技術及產業應用等問題,研討創新思路和策略,期間將舉行9場專業論壇就精密定位技術與智能位置服務、泛在測繪與高精地圖、下一代導航系統與低軌衛星群、自主智能導航與無人系統、北斗系統建設及產業發展、重點行業中的北斗智能應用、金融投資對接北斗產業等主題展開討論,助力北斗系統應用推廣以及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北斗,我國自主建設的衛星導航系統。自1994年北斗一號立項以來,歷經二十六載,從無到有......
近年來,我國在遙感測繪、定位導航、科學實驗等中高軌道衛星應用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如風......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中央機械制造科學研究所刊物《航天與火箭制造》登載的文章稱,該研究所......
幾乎是前后腳,中國北斗在過去一個月內迎來兩則重磅消息。8月31日,來自中俄衛星導航重大戰略......
展望未來30-50年,我們將以衛星導航系統的時 空為基石,集成光學、聲學、電學、磁學、機......
2017年11月,北斗三號首批組網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入軌,截至目前已有16顆衛......
據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網站消息,商丘市新建的13座北斗導航定位基準站全部建成并通過省級驗收......
近日,深圳市在南山區西麗街道、桃源街道、寶安區新安街道、西鄉街道啟動了共享單車高精度定點停......
這似乎是個老問題,實際上也是個新問題。因為智能的問題,現在與無人駕駛密切相關,引出一堆新問......
接收機通常有接收機天線、射頻(RF)部分、基帶部分、電源部分和控制顯示存儲部分組成。接收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