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新疆塔城地區額敏縣玉什哈拉蘇鎮居民常興榮在國網塔城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指導下,使用經智能物聯改造后的農業機井對地里的玉米開始澆水。
為滿足新疆塔城地區農業機井集群智慧用能需求,解決大規模農業灌溉設施用電無序化造成的季節性和區域性高峰 供電緊張問題,國網塔城供電公司聯合新疆信息產業有限責任公司試點農業智慧用能場景建設,在農灌期到來之前,建成了新疆首個機井群控智慧農業用能示范區。這是該公司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工作,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助力自治區鄉村振興和智慧農業建設的一個生動案例。
塔城地區農牧業發展迅速,此次試點區域電網具有典型的夏季農灌負荷特性,季節性強,峰谷差較大,供電能力雖基本能滿足負荷需求,但存在負荷不平衡、負荷突增情況,無法實現負荷的靈活轉移。該公司充分利用電力物聯網技術,結合智能融合終端、北斗智能斷路器、網荷協同終端等智能化設備,創新融合智能化配網、智慧農業、需求側管理、“源網荷儲”等技術,針對額敏縣5萬余畝農業灌溉區,涉及64個變壓器臺區進行智能化改造,開發農業智慧用能平臺,實現灌溉區電網負荷綜合監測、智能調控、負荷預測、智能分析、技術降損,有效減輕灌溉高峰期電網運行壓力,兼顧農業灌溉用電需求的同時最大限度滿足社會用電需求,提高高供電可靠性。
該試點示范堅持以實現“規模化、地域化”效益為原則,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1+6”現代智慧農業示范場景建設,圍繞“電力賦能+智慧農業”這一主線,實現“智能群控、有序用電”,解決了井灌負荷造成的季節性和區域性高峰供電緊張問題,該區域64口農灌井用電量同比可增加300余萬千瓦時,使5萬余畝農作物得到科學灌溉,增加產量;通過傳感設備,開展農田墑情監測,指導用戶科學灌溉,平均每畝可節約灌溉用水30噸,構建自然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模式。同時,用戶通過手機小程序的應用,實現井灌遠程控制,平均減少用戶往返現場次數17次,提升配網領域的服務價值。
“以前呀,一到農忙的時候澆地的人多,都得排隊,都得等著機井管理員來合閘送電,現在方便了,手機掏出來就能控制澆水了,地里都不用去了,還能在手機上看到地里的情況”玉什哈拉蘇鎮居民常興榮說道。
下一步、國網塔城供電公司將持續推進機井群控智慧農業用能的規模化應用,構建“源、網、荷”為一體的農業機井集群柔性控制場景,為鄉村農業用戶提供“墑情、灌溉、用電”三位一體的智慧農業優質用能服務,通過現代智慧農業示范應用,以電力賦能方式全面助力自治區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