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在天全球組網,高精度應用滬上領先,2021年都市高架上下、鄉村田間地頭有望刮起強勁“北斗風”……上海擁有全國首家投入運營的北斗導航產業園--位于青浦的北斗產業技術創新西虹橋基地,一項項北斗導航技術的“白月光”從這里出發,應用到涵蓋交通管理、數字工程、國土測繪、精準農業、智慧港口等深入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
截至目前,基地已成功孵化創業板上市公司2家,輔導科創板沖刺企業多家,平均年產值超40%的幅度遞增,企業產品遠銷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一帶一路”國家占據市場優勢。
深耕智能“變道”
作為上海首批全球推廣的特色產業園區,西虹橋基地引進產業上中下游企業124家,包括從衛星系統建設承擔單位,到地面的芯片、天線、板卡以及各種應用終端的設計、研制企業,已形成完整產業鏈,推動了上海北斗導航產業年平均近30%以上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國內北斗導航產業的標桿。以地面增強系統為例,我國60%以上的地面基站都出自西虹橋基地關聯企業。
2021年,位于西虹橋的上海北斗導航功能型平臺將聯合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移遠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北斗智能物聯網技術的研究,開發低成本北斗高精度融合導航通導一體化模組,實現可靠的低成本米級定位。“依托此項技術成果,將大幅度提升車輛導航的用戶體驗,解決上海超大型城市復雜路況下的車輛導引,提升通行效率,規模應用后能較好地改善上海的道路擁堵情況。”
上海西虹橋導航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郁宏偉解釋說,目前車載導航主要是3到5米,只能實現道路級導航,在路口導引和高架上下識別的用戶體驗較差。低成本北斗模組的應用將實現車道級導航,在上海可以有效減少路口違規變道的情況。隨著產業化推進,裝備先期主要面向公交、出租等行業車輛,能有效識別車輛停車上下客是否規范,公交車道的道路流量,車道占用情況等,有效提高行業管理水平;后期,隨新車裝備率的提高,未來的北斗車輛導航將會提示你的不僅是下一個路口轉彎,還會有效識別每一根車道,提示您哪根車道暢通,“請及時變道”。
北斗耕地更精準
代表中國導航設備首次登頂珠峰的上海華測,在新的一年里也將“躬耕南畝”,推出新一代的農業自動化智能導航設備。融合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慣性導航、自動控制等相關技術的華測農機無人駕駛系統,實現了農用機械精確按照預設路線自動駕駛,作業精度高達±2.5厘米。目前,系統已經廣泛應用于新疆、黑龍江、內蒙古等很多家大的農場,既解決了農業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又提升作業效率30%左右。
在華測無人駕駛測試場地,新一代的農業自動化智能導航設備已經上線測試:只通過一個方向盤就將拖拉機變身“機器人”,接受指令后,方向盤自動校準方向,拖拉機沿著直線自動駕駛,翻田耕地。據透露,今年起,普通農戶只需花上幾千元,給拖拉機換個華測“智能方向盤”,自家“鐵牛”就會變成全自動,無需人力值守,跟著天上的“北斗”插秧耕地,路線圖偏差不超過2厘米。
除華測外,聯適、威固、海積、普適、川土微、道樞等一批“北斗+”“+北斗”跨界融合的知名企業,也在西虹橋基地深耕北斗創新,企業年均申請專利數百項,沉淀知識產權近千項,實地型企業超50%為高新技術企業。北斗西虹橋基地作為全國唯一一個以“北斗導航”為特色產業的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未來將繼續立足定位導航對智能無人系統和空間信息服務領域的支撐和引領帶動作用,以產業集聚、關鍵技術協同研發、衛星導航領域全球頂級智庫“三位一體”的協同發展模式,積極打造基于專業化創新孵化支撐體系,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北斗時空智能科創中心,邁入全球服務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