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北斗+電力”護航電網安全
添加時間:2020-09-30 09:26:53 來源:南方電網報
古有北斗七星辨明方向,今有北斗系統定位九州。仰望星辰,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服務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電力行業,應用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可提高定位精度,將定位誤差從普通精度定位的米級精確到分米、厘米甚至毫米級,在電力運檢、設備狀態監測、智慧安監、災害監測等領域“大放異彩”。
廣東電網公司自2017年起便開始探索北斗系統相關服務在電網的應用,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在廣東省韶關市建成15座北斗系統地基增強站、3款北斗系統高精度定位終端和1套北斗系統高精度位置位置服務平臺。去年,南方電網公司編制印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深化應用方案》提出“北斗+電力”深度融合應用模式,在這個大背景下,廣東電網公司作為南方電網公司的子公司,進一步深化北斗系統在電網的應用,預計到今年底,將建成120座北斗系統地基增強站,實現該公司供電區域全覆蓋。
為電力安監“保駕護航”
近日,在廣東省韶關市220千伏芙蓉變電站內,工作人員開展了一次在線監測裝置運維工作。在站內走動的設備運維人員佩戴一頂特殊的“定位安全帽”,帽子右側有天線,前端有攝像頭。“這頂安全帽有定位、通信、拍攝等功能,可自動連接電網自建的北斗地基增強站及北斗系統高精度位置服務平臺,形成一套作業安全管控系統,以遠程安監代替現場人工監查,減輕安監人員的工作負擔,確保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工作人員介紹到。
這款安全帽的定位信息同步接入到了廣東電網公司的安全管控系統,將定位誤差從米級縮小至30厘米以內。在北斗系統高精度位置服務平臺的界面,基于北斗地基增強站賦能的實時厘米級位置信息,結合電子圍欄與圖像視頻,能夠遠程監控人員作業位置和行動軌跡,實時告警人員誤入帶電間隔的觸電風險,將作業現場風險管控關口前移。
在北斗系統高精度位置服務平臺中提前劃定“危險區”或“安全區”的情況下,佩戴定位安全帽的運維人員一旦進入危險區,界面定位的圓點即由橙色轉為紅色,并發出預警聲音信號,起到“電子圍欄”的作用。此時安監人員在后臺通過智能安全帽視頻通話功能,可遠程對現場人員實施勸阻;現場負責人也可利用智能安全帽群組語音對講功能進行聯合指揮,最大限度規避人身安全事故的發生,實現變電站現場作業安全可控。
與此同時,該安全帽內置了專用的抗干擾模塊,并安裝先進的多芯多頻螺旋天線以增強北斗衛星信號接收,確保能夠準確無誤地接收到實時定位數據。該項技術的實施,有效解決了變電站帶電設備眾多、電壓等級較高、潛藏風險點多面廣等問題,修補了依靠傳統‘人盯人’的監管模式的漏洞。
為電網防災“未雨綢繆”
近年來,災害天氣給輸電桿塔的安全穩固帶來嚴峻考驗。對于桿塔隱患排查和精準監測,廣東電網公司形成了一套管用的辦法來“未雨綢繆”。
廣東電網公司研發的地基沉降監測裝置,基于北斗系統高精度定位技術和后差分定位方法,實現毫米級地基沉降監測。桿塔塔基失穩以及變電站地基發生沉降,無需現場查看,通過監控后臺就能了解微觀變化,特別是肉眼難以覺察的危險隱患,哪怕只是幾毫米的偏移,也無法逃過北斗系統的“法眼”,充分發揮了北斗系統在防災減災領域的優勢,為后續的加固措施提供信息決策參考。
地基沉降監測裝置只是北斗系統在智能防災方面的應用之一,最終目標是推動建成天地一體的電網地質災害監測評估預警體系。日前,北斗地基沉降監測裝置在220千伏芙蓉變電站完成安裝及試點應用,下一步將推廣應用于輸電桿塔地基沉降監測,提升輸電線路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為主動消除地質災害對輸電線路的威脅夯實基礎。
目前,北斗系統在我國電力行業的應用已經覆蓋了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等電力生產的各個方面,進一步加強了我國電力自然資源管理體系和電力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有效保障了電力的安全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