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導航除開定位導航和授時三大功能外,還有第四大功能嗎?是的,這就是精密控制和自動化支撐功能。衛星導航系統最早是強調提供PVT參量,就是位置、速度和時間,其最大的優勢是高精度,因為它是用高精度原子鐘產生的時間,作為測量工具,實現定位、導航和授時(PNT)功能,由于高精度的特征,所以導航也可以與制導混為一談,可以實現導航與制導,在軍事應用中,成為導彈、炸彈、炮彈的制導能力。在民事應用中,首先成為大型農機的自動駕駛系統。于是,精密控制和自動化支撐功能,就逐步成為衛星導航的第四大功能,這是極其不同凡響的事情,因為這一功能作為關鍵核心推動力,促進其向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發展,一個方向是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無人船、機器人等無人系統推進新興產業發展,并且帶動相關關聯產業融合發展,另一個方向是指向改造傳統產業,實現向社會產業和經濟轉型方向發展,成為數字施工、智能建造、城市信息模型(CIM)、建造信息模型(BIM)……不可或缺的支撐技術。作為基建狂魔的中國,每一個建造場合、建筑工地、施工作業現場,都需要這類精密控制和自動化軟硬件工具,加以技術改造和施工方式轉型,提高效率、效能和效益,實現高質量發展,這是個巨大無比的產業群體,目標是實現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和智能化升級,以期滿足信息化社會發展的需要,滿足數字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讓我國四個現代化變得根深葉茂,后勁無窮。
什么是數字經濟?這是在農耕時代的農業經濟,和工業時代的工業經濟基礎上發展形成的,適合現代信息時代需要的新型經濟發展形式。根據我們的研究,它是以中國(北斗)新時空和數字元宇宙技術為核心架構支撐,用精準時空鏈接人事物,通過信息化時代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三大發展階段,在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和混合現實的數字四維底座上與鏈接過去、現在和將來發展脈絡的基礎上,實現五大要素(大安全、大數據、大鏈接、大計算、大服務)的有機組合和優化配置,形成科技創新、產業推進、條件保障三大體系,通過研究開發、元組件制造、系統集成、增值服務為主要環節的技術鏈產業鏈價值鏈,推進一系列產業領域集群集聚發展,重點推動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先進軟件業和綜合數據業同步前行,最終演變形成為巨無霸的智能信息產業和中國服務國家品牌,服務全中國與全人類。
工業時代經歷機械化、電氣化、電子化三大革命,現在所謂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實質上已經步入信息時代,實現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和智能化升級,利用戰略性科技力量的核心引領指導作用,實現泛在實時、開放融合、綠色共享、精準施策的移動無線和服務無限革命,實現中國(北斗)新時空與數字元宇宙的虛實互補的智能化自動化大千世界。這個世界是平的,要逐步消除數據孤島、數字鴻溝、網信風險,通過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消除城鄉差別、貧富差異、階層差距,走共同富裕之路,走強國復興之路,走利益共同體的整體性社會革命之路。
什么是戰略性科技力量?中國新時空和數字元宇宙的科學技術體系,就是戰略性科技力量,因為它們真正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引領性和體系性,具備核心主線、總體框架、通用基礎、世界前沿、國家戰略和中國特色等一系列特征要素,能夠作為戰略科技力量發揮科技創新推進力,資源整合原動力,系統集成凝聚力,整體架構支撐力,持續發展成長力,形成“新五力”產業發展模式,服務國家產業未來發展之路。在這一過程中,關鍵是抓住信息時代的數字化新基建、運作大平臺和系統解決方案等重要方面,以體系化戰略、融合化創新、平臺化運作、網絡化集成,整體推進科技、經濟、產業、社會、文化、體制同步的高質量協同發展進步,為強國復興貢獻力量。
中國北斗,我國自主建設的衛星導航系統。自1994年北斗一號立項以來,歷經二十六載,從無到有......
近年來,我國在遙感測繪、定位導航、科學實驗等中高軌道衛星應用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如風......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中央機械制造科學研究所刊物《航天與火箭制造》登載的文章稱,該研究所......
幾乎是前后腳,中國北斗在過去一個月內迎來兩則重磅消息。8月31日,來自中俄衛星導航重大戰略......
展望未來30-50年,我們將以衛星導航系統的時 空為基石,集成光學、聲學、電學、磁學、機......
2017年11月,北斗三號首批組網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入軌,截至目前已有16顆衛......
據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網站消息,商丘市新建的13座北斗導航定位基準站全部建成并通過省級驗收......
近日,深圳市在南山區西麗街道、桃源街道、寶安區新安街道、西鄉街道啟動了共享單車高精度定點停......
這似乎是個老問題,實際上也是個新問題。因為智能的問題,現在與無人駕駛密切相關,引出一堆新問......
接收機通常有接收機天線、射頻(RF)部分、基帶部分、電源部分和控制顯示存儲部分組成。接收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