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信息化時代開啟,已經過了一個多甲子,歷經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階段,萌生出一系列的新興技術,或者說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化主要是從模擬走向數字,用“0”和“1”的二進制編碼,揭開數字化的序幕,大數據安營扎寨,登堂入室,推動著時代的重大轉型,推動著人們工作、生活和思維方式的變革;網絡化是以互聯網為始作俑者,又以無線電革命為主體力量,推進全方位多層次的革命浪潮,3G、4G、5G……,一波波,一浪浪,不斷革命,WiFi、藍牙、UWB、近場通信、物聯網,一個個,一批批,粉墨登場,網絡成為千千萬萬人離不開的“居住地”;智能化才是數字經濟時代真正的主角,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AR&VR),人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算力算法的重要性,到此人們方實實在在地認識到,數字經濟的核心主線是以計算機引領的,原來蘋果公司一路以來的領先,不是偶然的機遇,而是以其CPU起家為基礎成就的一番事業,而且也與其多少年來孜孜不倦地堅持技術創新、系統集成的追求密不可分。
值得指出的是,信息時代經過數十年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根據不同發展時期的市場需要,提出各種各樣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那都是分門別類的真知灼見,都有其階段性特殊性局限性,但是它們都是市場的選擇,群體的選擇,有其歷史的必然。經過那么多年的歷練、過濾、優選,許多技術已經日趨完善,而這些技術與系統,已經到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這就是: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升級、體系化集成的發展階段。需要在智能信息產業總體、中國服務國家品牌、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層面加以規劃組構駕馭,這就是中國(北斗)新時空服務體系概念的由來,中國新時空來源于美國PNT的啟發,也來源于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智能信息科技體系的概念萌生,還來源于想把多種多樣的新興信息產業技術實現集大成的初心。經過十多年的磨煉打拼、推陳出新、機遇挑戰的洗禮,中國新時空,提出了國民大安全,時空大數據,泛在大鏈接,普適大計算,智能大服務等五大要素的凝聚優化配置,來形成中國新時空服務體系概念,以期通過四大創新、贏得四大制權、構建四大體系,這就是:通過科學理論創新,構建國家安全體系,掌控時空信息治理權;通過技術實踐創新,構建科技創新體系,贏得國際話語權;通過產業發展創新,構建智能產業體系,掌控發展主動權;通過體系推進創新,構建生態支撐體系,贏得標準知產權,這些重大使命,需要幾代中國人的能力,與強國復興同步發展。
當前,新時空、元宇宙和數字經濟為什么火起來了吶?因為科技和產業與社會發展到今天,需要更多的系統化體系化概念加以駕馭和集成整合,也只有體系集大成概念,才能把現有的大量科技與產業以及社會的巨大資源存量,加以挖掘提煉更新、有機高效組合,形成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元宇宙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新時空的一種補充,是在虛擬世界展開人們的想象空間,把現實的三維空間變成四維世界,正中新時空的下懷,正因為元宇宙是個大概念,但是又是空心的,好裝最新最美的事物,好發揮人們的想象空間,把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鏈接起來,把過去、現在和將來鏈接起來,把該發生、未發生、要發生的事情鏈接起來,把看得見、看不見、摸不著的人事物,都實現可視化表達,實現運籌帷幄、有備無患、未卜先知、上兵伐謀、決勝于千里之外,做點前所未有的大事情,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這大事就是數字經濟,它是在農耕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一種新經濟形態,是信息時代的經濟形態,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現代化經濟形態,也是我國未來數十年為之努力拼搏發展的經濟形態,這就是為什么它突然會火起來的原因。
中國北斗,我國自主建設的衛星導航系統。自1994年北斗一號立項以來,歷經二十六載,從無到有......
近年來,我國在遙感測繪、定位導航、科學實驗等中高軌道衛星應用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如風......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中央機械制造科學研究所刊物《航天與火箭制造》登載的文章稱,該研究所......
幾乎是前后腳,中國北斗在過去一個月內迎來兩則重磅消息。8月31日,來自中俄衛星導航重大戰略......
展望未來30-50年,我們將以衛星導航系統的時 空為基石,集成光學、聲學、電學、磁學、機......
2017年11月,北斗三號首批組網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入軌,截至目前已有16顆衛......
據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網站消息,商丘市新建的13座北斗導航定位基準站全部建成并通過省級驗收......
近日,深圳市在南山區西麗街道、桃源街道、寶安區新安街道、西鄉街道啟動了共享單車高精度定點停......
這似乎是個老問題,實際上也是個新問題。因為智能的問題,現在與無人駕駛密切相關,引出一堆新問......
接收機通常有接收機天線、射頻(RF)部分、基帶部分、電源部分和控制顯示存儲部分組成。接收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