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精度衛星定位技術的移動三維激光掃描系統,通過車載可解決街景地圖不可量測的難題;通過無人機航攝可讓 “精準農業”更上一個新臺階;通過無人船攜帶水質儀可解決污染水域環保監測監控……在日前舉行的第八屆中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博覽會上,上海青浦北斗產業園龍頭企業華測導航推出的移動三維數據采集高端裝備,讓人大開眼界。
曾幾何時,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和設備全被國外巨頭壟斷,正是自強不息的華測,開發出中國第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度衛星導航接收機。如今,這家北斗龍頭企業正不懈奮斗,與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進世界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產業向前發展。
一定要有自己的高精度衛星導航技術
1991年的海灣戰爭,讓全世界首次領教了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技術的強大威力。正是那年秋天,趙延平大學畢業進入北京光學儀器廠工作。幾年后,趙延平赴國外加入當時衛星導航技術領域最大的一家跨國公司學習。當時,衛星導航技術一家獨大,市場上高效率的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和設備全被國外公司壟斷,中國在這一領域幾乎是空白。
趙延平回國后,成了一名GPS代銷商,代理生意十分紅火,但這并不能讓這位有著更遠大抱負的年輕人滿足。當時,國內每賣出一臺GPS儀器,大部分利潤都要交給大洋彼岸的幾家公司。2003年,隨著對導航技術的了解和初步具備的管理經驗,趙延平創立上海華測導航技術有限公司。從那時起,他就暗下決心:中國人一定要有自己的高精度衛星導航技術!公司定名“華測”,融“振興中華,測繪天下”之意。
國外合作方不久便看出了趙延平的 “野心”,要他在“繼續合作”和“單干”之間作出明確選擇。“單干”,意味著輕松坐享高額利潤的好日子將終結。趙延平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新的征途:“再困難,我們也要研制中國人自己的高精度衛星導航設備。”
以前賺來的錢,悉數投入到了自主研發上,趙延平做好了高額投入幾年“不冒泡”的心理準備。從2005年起,他和研發團隊租了幾間公寓房,吃住都在里面,根本沒有上下班概念,目標是研制出自己的GPS主板。
第一個推出北斗衛星民用導航接收機
研發團隊一干就是五年,2009年秋,華測的主板研發終于取得重大突破。公司隨即組裝一批機器,讓技術人員帶到各地進行測試。2010年4月,華測自主研發主板的衛星導航接收機首次隨科考隊員到達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在-60℃的極端低溫下經受住考驗。8月,基于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開發的華測雙頻測地型接收機通過國家級鑒定,國產衛星導航接收機的研制與生產進入一個嶄新時代。
北斗導航系統正式對民用開放后,為了讓產品能完全兼容北斗系統,華測在各地進行了大量研究測試,挑選的大多是環境惡劣、手機信號都無法覆蓋的地方。過硬的產品質量緣于千百次的測試和完善。2013年初,華測在業內第一個推出兼容北斗、美國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的接收機,將我國北斗系統的民用化進程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中國自主產權衛星導航接收機主板的研制成功,迫使國外廠商降低GPS主板的價格,終結了他們在我國市場的高利潤壟斷。中國也成了繼美國、日本和瑞士之后,第四個能生產毫米級衛星導航定位設備的國家。研發過程中,華測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這些關鍵技術也為我國北斗系統的進一步建設提供了決策依據,為北斗系統擴大市場規模鋪平了道路。
充滿朝氣的企業邁向世界和未來
近兩年來,華測新入職的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占全部員工的50%,僅今年就新招300多位應屆畢業生,公司里90后經理一大堆,充滿朝氣。這家上海的北斗產業龍頭企業去年3月上市,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今年上半年,公司銷售額已連續第五年保持超過30%的增幅,呈現又穩又快的增長勢頭。
雖然國內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應用方興未艾,但公司早已把眼光投向了海外市場。華測營銷部門現在分為國際、國內直銷和國內渠道三個主要銷售平臺。國際平臺副總監顧紅亮向記者介紹,華測目前已在美國、新加坡、印度、匈牙利、哈薩克斯坦、智利等地建立了分公司或代表處,在俄羅斯、土耳其等近百個國家都有華測產品銷售。華測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只要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如修路、建橋、建港口、開礦,就需要華測的北斗高精度測量設備和相應的服務系統。今年上半年,公司出口銷售比去年同期增加50%。
振興中華,測繪天下,成為世界級導航定位產品及技術供應商,服務全球市場,華測正穩步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