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5日至16日,2019年全國公共安全通信學術研討會暨智慧新警務融合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烏魯木齊召開。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延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通信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馬竹青,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卞明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安廳科技信息化總隊總隊長王軍林出席大會開幕式并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范維澄、吾守爾﹒斯拉木先后做主旨報告。大會開幕式由公安部辦公廳原副主任、公安部指揮中心原主任王冀昆主持。
出席本次大會的領導與嘉賓還有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原總經理夏國洪,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原副局長、中國通信學會常務理事牛晉,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特邀顧問、北京市公安局原副局長于春全,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原巡視員古小燕,公安部大型活動辦公室原副主任溫忠民,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原黨委書記薛永剛,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信息通信局原副局長畢玉明,北京市公安消防局原局長吳志強,中央辦公廳信息通信技術專家等。此外,參會代表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領導以及各省市公安、業內知名企業等。
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延川致辭說,公共安全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命安危與生活質量,公共安全保障工作是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基石,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基本保障,更是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須解決的重大戰略問題,中國通信學會一直以來都積極鼓勵和支持學術界、科研機構、公共安全管理部門以及產業界組織起來,搭建一個高水平的產、學、研、用交流平臺,成立公共安全通信專業委員會,圍繞公共安全信息通信技術創新發展的這一主題,探討如何提升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在公共安全領域內的深入應用和學術研究,促進科技成果在公共安全領域的轉化和應用,提高我國公共安全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解決公共安全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和挑戰,助力國家安全戰略的落實。本次會議就是圍繞著信息通信領域關鍵技術的應用,探討如何推動公共安全領域通信技術的創新發展。本次會議征集了高水平的論文近百篇,共同研討公共安全領域的學術發展、產業研究、應用推廣,來推動公共安全信息通信技術的創新,不斷適應新形勢下,防范組織復雜多變的公共安全危害的需要,促進互聯網+公共安全的防控體系建設,解決公共安全領域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和挑戰,助力構建安全和諧的社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卞明堯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新疆自治區黨委、政府對工業互聯網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高度重視,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政策文件,相繼印發了自治區深化制造業、互聯網融合發展,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發展工業互聯網等方面相關政策性文件。2018年,自治區信息產業總體規模達到了150億元,其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增速超過了20%,自治區企業軟件著作權登記數超過60%,為貫徹中央治疆方略、落實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和產業支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作為自治區信息化的推動者、踐行者,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著總目標,深入落實自治區黨委的改革開放工作部署,攜手各地工信部門,著力進行調結構、轉方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加速推進以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為主要特征的智能制造體系建設,促進我區工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的發展。創新驅動發展,大數據引領未來,我們要堅持創新發展,順應融合趨勢,共同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新機遇,讓經濟發展更加充滿活力,讓人民的生活更加充滿智慧,讓人類的文明更加輝煌燦爛。本次大會為探討公安信息化建設提供了一個吸取豐富知識營養、收獲創新智慧的平臺,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政府部門領導、企業家朋友齊聚一堂,在互聯網+、人工智能戰略發展的大背景下,共同推動我國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安廳科技信息化總隊總隊長王軍林在講話中說,新疆公安機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科技助警,在互聯網+、人工智能戰略發展背景下,聚焦總目標,用好信息化,緊貼實戰,開展了指揮通信、地面感知、大數據等信息化平臺系統的建設,取得了明顯的進步,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與兄弟省市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這次論壇群英薈萃、高手云集,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交流機會,畢將有利于推動我區公安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期待各位領導、嘉賓、行業專家、業界精英們,能夠為大會建言獻策,為加快新疆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的智能公安信息化建設,促進公安信息化更好地發展貢獻出智慧和力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通信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馬竹青在致辭中表示,新疆通信業銳意進取、主動作為,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2019年上半年,自治區全區電信業務總量完成了854億元,同比增長了214.2%;電信業務收入完成了112億元;通信固定資產投資完成了37億元,同比增長了10.5%;城區電話用戶430.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701.8萬戶。我們今年計劃實現深度貧困村寬帶覆蓋100%,電話實名制工作扎實開展,穩居全國前列。我相信本次大會通過學術交流,讓人們對公共安全通信的認識提高到新高度,助力各省市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的融合創新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范維澄做了題為“網絡通信技術助力公共安全創新發展”的主旨報告。他認為,我國公共安全形勢依然嚴峻,體現在突發事件應急形勢嚴峻,災害事故規模大、損失大、影響大,應急救援現場信息獲取難、多方力量協同難、缺乏統一的指揮調度系統。因此,以下幾個方面亟需提升:全面掌握事故現場信息;有效實現多方力量協同;科學開展多級聯動指揮;救援技術與裝備支撐能力。
伴隨我國網絡通信技術(ICT)在智慧城市、交通、金融等多個領域的規?;逃?,且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為主的新一代網絡通信技術開始協調作用,為公共安全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技術支撐,使公共安全監測預警和應急指揮具備了現場感知互聯、前后交互共享的能力。公共安全應急通信與指揮系統要實現現場透明化、信息共享化、力量協同化、體系標準化。
現場信息融合與共享系統發展要形成面向天、空、地的現場融合通信保障技術方案,滿足現場應急通信暢通與指揮調度通信保障需要。一是要研制現場感知的單兵技術與裝備,解決應急救援人員深入現場偵查的信息獲取難題;二是研制現場信息融合與共享系統,多方實時共享現場的各類感知信息、共享災害處置的進展情況、多方實時協同處置;三是建立單兵-前指-指揮中心多級多方成套化指揮系統;四是建立系統總體架構及技術標準體系,解決應急救援力量配備、共享、協同的基礎標準難題。
城市安全運行監測信息采集融合可以基于NB-IoT廣覆蓋、低功耗等特點,構建覆蓋橋梁、燃氣、供水等重要基礎設施的可靠、高效的監測和數據傳輸網,實現24小時監測、全面感知,同時,創新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監管服務模式。在重點區域/場所智能安全方面,匯聚公共交通相關業務數據、警情警務勤務數據、氣象數據、應急保障數據,為實現監測預警、突發事件接報、應急響應和處置提供數據支撐。
公共安全科技發展,為全方位、立體化公共安全網的構建,國家公共安全科技發展規劃等的制定提供總體思路、框架和要點;公共安全科技創新要驅動、支撐和引領公共安全領域的技術裝備、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發展。到2025年,技術水平達到“一定數量領跑,絕大多數并跑,少量跟跑”的狀態。再過15年,技術水平與技術領先國家相比,達到“近半數領跑,半數并跑,個別跟跑”的狀態,進入公共安全創新型國家前列。
中國工程院院士吾守爾﹒斯拉木做了題為“多模態信息網絡空間內容安全及新需求”的主旨報告。他表示,目前,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方興未艾,創新速度明顯加快,網絡經濟規模迅速擴張,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網絡空間成為世界大國競爭的戰略重點和制高點。網絡空間現已是人們的共同的精神家園,但通過網絡空間傳播暴恐、敏感、謠言、有害等信息嚴重破壞了我們的公共精神家園和國家安全,因而維護我們的共同家園使我們義不容辭的。網絡空間可以反映出民意、民聲,但有些不法和暴恐分子卻利用互聯網作為三股勢力和分裂祖國的滲透工具,影響到國家安全。有些滲透和暴恐活動呈現境外指揮、網上勾聯、境內行動的趨勢。如何有效防止暴恐分子利用音視頻和信息網絡從事煽動勾聯活動,如何提前發現暴恐勾聯活動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意義重大。
多語言環境下網絡空間安全的三個挑戰,一是多語言環境下網絡信息彼此獨立又相互交錯;二是信息在不同語言文化中的傳播行為具有差異性;三是多語言數據信息結構十分復雜。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大規模網絡空間下的數據獲取、分析、處理提供了技術支持,結合交互性的信息和多語言環境下的語言和文化資源,多語言環境下的網絡空間安全成為可能。國家的網絡空間安全需求為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供了歷史契機,我個人的建議,針對新疆等地的多語言環境下,建立對應的多語言網絡空間數據分析和處理中心,為社會安全事件的分析預警提供支撐。
網絡安全與反恐維穩下一步工作:一、制定自治區網絡安全技術標準。在國家已有的網絡安全標準基礎上,如在等級保護有關標準和安全產品有關標準的基礎上,制定符合新疆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的行業標準、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態勢感知標準、多語種內容安全管控標準等,相關標準的制定將推動整個信息安全產業的良性發展。二、提高多語種反恐情報信息感知與分析能力。暴恐組織在互聯網上的宗教極端、民族分裂、暴恐襲擊宣傳滲透主要與阿拉伯語系、阿勒泰語系、印度—伊朗語族三大語系(族)的自然語言文字有關,極少使用漢語。在目前的反恐斗爭中,獲得的此類海量信息主要依靠人工翻譯,人工分析、判斷,效率極低、時效性很差,很難滿足反恐工作現實需要。三、多語種網絡安全內容管控、感知平臺。急需構建維哈柯語種的文本、語音、視頻內容安全管控平臺。通過多語種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說話人識別、人臉識別、群體行為識別、輿情分析等方法和全方位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可感知新疆和中西亞國家社會安全態勢,可提前預知可能的安全漏洞趨勢,預警可能發生的異常突發事件、從而提高應急能力。四、提前發現、提前預警、提前處置可能的苗頭性暴恐事件。通過多種語言語音翻譯平臺(實現這三大語系(族)16種自然語言文字同漢語的雙向智能高效翻譯)、通過社交網絡及移動網絡中異構多源的文本、語音、視頻數據綜合分析與識別、數據采集技術,集成無人機、雷達、基站定位、北斗定位等技術,完全有可能提前發現、提前預警、提前處置可能的苗頭性暴恐事件,提高反恐斗爭中的情報搜集和感知與分析能力,將暴恐活動消滅在萌芽狀態,掌握反恐斗爭的主動權。更好地服務自治區總目標。五、建設建絲綢之路多種語言互譯平臺。用現代通信工具和互聯網宣傳滲透宗教極端、民族分裂、暴恐襲擊信息主要是阿拉伯語系、印度—伊朗語族等三大語系(族)的自然語言文字,因而網絡空間中的多語種文本、語音、視頻等內容用多種語言互譯平臺來相互轉換、及時發現和掌握、分析和處理有關反恐情報,是目前反恐維穩工作的主要工具。六、絲綢之路多種語言互譯平臺+檢察院+法院。案件信息收集過程中,通過絲路互譯平臺,維漢多語種翻譯系統,實時收集、記錄、查詢、分析、庭審記錄等檢察院+法院案件信息,采用智能語音翻譯平臺,通過語種識別技術,智能語音識別技術,合成技術,翻譯技術順利解決公安人員和被審訊人之間的語言障礙,信息交流、形成電子文檔等問題。為案件信息智能處理提供支持;進一步提升檢務工作的智能化。七、多語種網絡安全和網絡反恐技術攻關及應用重大專項,建議針對新疆等地,建立多語言網絡空間數據分析和處理中心,為社會安全事件的分析預警提供支撐。
國家反恐維穩迫切需要絲路智能交流平臺。一是提高反恐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絲路智能交流平臺將提高我國反恐斗爭中的國際合作交流能力,通過漢語與阿勒泰語系、阿拉伯語系、印歐語系信息資源精準、高效、即時相互翻譯交流平臺,消除我國反恐執法人員與中亞、南亞、西亞相關國家反恐執法人員工作交流中的語言障礙,暢通漢語系反恐情報信息與其他語系反恐情報信息的交換共享,提高國際反恐合作的效能。二是路翻譯系統在反恐信息大數據平臺上的應用。利用絲路翻譯系統對采集的、印度-伊朗語族、阿拉伯語等語言的文本、語音、視頻等信息進行翻譯和識別,及時了解和掌控多語種網絡情報,從而提前發現、研判和處置可能的暴恐突發事件。
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原副局長、中國通信學會常務理事、中關村公信衛星應用技術產業聯盟專家委副主任牛晉在報告中重點闡述了數據分析、大數據與公安工作創新發展的內在關系,基于大數據應用的技術架構。他認為,數據分析、大數據是公安信息化向深度發展的必然趨勢,已經開始成為公安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數據已經成為信息化時代的重要資源,世界各國都將數據信息作為重要資源加以保護和利用。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數據分析技術,近年來在我國各行各業的信息化建設中應用廣泛,特別是依托于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建設而形成的城市大腦、公安大腦層不斷涌現。大數據驅動是公安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是公安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大數據助推公安工作變革。第一,驅動公安工作質量變革。通過大數據應用,從精細化、精準化、規范化和前瞻性上驅動公安工作質量創新變革。一是社會管理精細化。全面掌握“人、地、事、物、組織”的動態數據,將社會管理工作層事前或事后的靜態管理改變為動態跟蹤管理,管理方法更加實時精細。二是打擊犯罪精準化。對視頻監控圖像、違法犯罪數據等進行大數據分析性,可以發現罪犯的顯性軌跡和潛在的關聯關系,使得打擊犯罪更加精準。三是公安工作規范化。執法規范化、處置流程化是保證公安工作質量穩定的重要手段,通過大數據的可視化展示和執法過程數據信息的全稱管理,讓數據說話,將您進一步提升公安工作的規范化建設力度。四是公安工作的前瞻性。大數據的核心就是預測,通過對歷史數據和現實數據的綜合分析,可以預測出在哪些時間、哪些地點、哪些情況下,發生哪些案件的概率大,根據概率提前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并做好應對和處置準備。第二,驅動公安工作效率變革。一是為民服務效率提升。數據分析可以優化辦事程序、辦案程序、處置程序,找出最佳工作線路,使得社會管理更具科學性,提升社會管理效率。大數據共享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工作層級,扁平化管理是以數據為基礎的,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簡化為民服務層級、減少為民服務環節,方便民眾,提升服務民眾效率。二是維穩處突效率提升。建立在數據共享、多媒體融合通信和大數據分析基礎上的一體化指揮調度,使得各級公安指揮機關和現場處置力量之間信息更加對稱、協同更加高效、指揮更加順暢。一體化指揮調度的各個要素,按照一定的機制和規則,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協同工作,這個機制和規則就是信息化。第三,驅動公安工作動力變革。工作動力來自于廣大公安干警,讓績效數據化、數據可視化,可以充分體現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
實現大數據驅動的技術架構,就要做到一網、雙域、雙體系。一網就是公安信息通信專網。雙域就是支撐公安大數據應用的數據域(也稱數據池)與支撐多警種業務應用的應用域(也稱應用池),數據域除了公安工作所產生的數據,也包括從其他網絡獲得的相關數據和信息;應用域是指公安各部門、各警種的業務可以相對獨立,但是各類應用生成的數據、信息必須按照標準進入統一的數據域。雙體系包括安全保障體系與運維管理體系,前者是保障大數據應用的網絡和信息安全,后者是保障網絡、計算、存儲等硬軟件設備正常運行。
在本次論壇上,西安交大信息與通信技術研究院院長曲樺,北京市公安消防局原局長吳志強,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信息技術事業部主任/研究員王楠,浙江省公安廳科技信息化局調研員、高級工程師吳敏萍等嘉賓也先后做了精彩的報告。中國電信衛星公司等近20家企業代表先后在大會進行了演講,這些企業還在會場外展示區進行了展示。為了表彰有關單位為新疆安防行業所做的貢獻,本次大會還設立了“2019新疆安防行業杰出貢獻單位獎”,視聯動力等近20家企業獲獎。
本次會議由中國通信學會主辦,《數字通信世界》雜志社、中關村公信衛星應用技術產業聯盟承辦,并得到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法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安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通信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安局、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等單位的支持,還得到了新疆通信學會大力協助。本次會議是第六屆中國-亞歐安防博覽會暨2019第十五屆新疆警用反恐技術裝備博覽會、第五屆新疆國際消防安全裝備暨應急救援設備博覽會(簡稱“亞歐安博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亞歐安防博覽會至今已舉辦了六屆,是一個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安防行業發展成就、展示安防領域新產品、新技術的科技型產業博覽會,已成為中國安防行業的高端品牌展會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重要國際安防博覽會之一。
隨著公安信息化建設的深入推進,融合創新成為警務改革新趨勢。在“互聯網+”、人工智能的戰略發展背景下,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生物識別等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術應用于公安信息化建設之中,開啟了以大數據整合、融合、應用為標志的智慧警務新模式。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將進一步增進各地公安機關在智慧警務工作中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