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統是我們國家自主建設的衛星導航系統,正如其他的衛星導航系統一樣,它是國家現代信息基礎設施,它之所以如此重要,被提高到國家戰略性基礎設施的位置上,是它提供的時空信息的不可或缺性。而時空概念的推而廣之,其泛在服務性、其智能工具性、其時空一體的唯一性原理等,是我們在信息時代的基本資源和發展力量。由此可見,正是北斗這樣的衛星導航系統,將最新的時空科技成就推向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開創了新時空服務的先河,奠定了新時空服務體系的基礎。
1. 時空的普遍性原理
不管人們愿意,還是不愿意,時空是如影相隨,不離不棄,永遠相伴。離開了時空,一切就化為烏有。北斗系統由于他能夠提供時間空間兩大參數,因此成為國家之大器,成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成為國家行為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時空的普遍性原理決定的。宇宙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時空,時間空間與物質和能量(運動)已經成為大家公認的宇宙之三大構成要素。自有人類以來,時間空間就是人類發展中的兩大參照系統,隨著科技進步,時空越來越成為國計民生之大氣,像陽光雨露、水分空氣那樣,無法離開,這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盡管人們能夠“上天入地”,能力越來越大,但是總不可能越過“時空的雷池”一步,這就是因為世界上任何物質存在及其運動變化,都與時間空間密切相關,這又是時空的普遍性原理在起作用。
2. 時空信息的時代特色
當人類進入21世紀,進入了信息時代,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服務和消費表明,有三分之二的信息與位置有關,實際上人們大量的統計結果表明,信息總量的70~80%是與時間空間相關的,由此可以看到,時空信息服務泛在性需求是客觀存在的。世界上差不多所有的大國均把衛星導航系統,作為國家戰略納入自己的空間基礎設施建設,中美俄歐日印六個都成為衛星導航服務的供應商,這是最為有力的例證。這是因為衛星導航系統是一個一體化提供時間空間參量的系統,而且利用數十顆衛星,就能夠實現全球性覆蓋,充分體現了航天技術的神奇力量。同時,也進一步彰顯了時空一體化應用與服務是信息時代的主旋律的地位,激發了人們對于時空服務泛在性探索的靈感與熱情,以時空間融合一體為龍頭,形成了多模融合一體的發展大趨勢,這就是GNSS天基融合一體、天地基融合一體和室內外融合一體,帶動國計民生融合一體,這樣的四個“融合一體”,全面地代表了信息時代的時空應用與服務的特色,也是信息時代時空科學技術達到新的高度的寫照。
3. 國家時空信息服務體系的基礎
北斗全球系統的建設及其分階段投入運營,這是國家時空信息服務體系的基礎,衛星導航系統是多種多樣高科技的集合,是現代科技的集中代表和集群制高點,其突出特點是利用了高精度的時間,從時間而言人類已經進入原子鐘時代,原子鐘所代表的時間計量,達到了所有度量衡參量中精度最高的參數,現在的時間精度達到10-17方的水平,也就是說,這樣的原子鐘的累積誤差每三億年才有1秒。而高精度的時間測量,是現代導航測量距離的基礎,從衛星出發的信號,到達導航定位接收機所經歷的時間,乘上信號傳播的速度(通常為光速C=30萬公里/秒),就是衛星和接收機之間的距離,這是時空融合一體的知識涵義所在。
由北斗系統為代表的衛星導航應用與服務,所帶動起來及其誘發出來的時空信息服務巨大需求和龐大產業,前景是不可限量的。它們是整個信息時代和信息產業的新興力量和基礎,是整個智能信息產業的發展基礎。北斗全球系統是中國大國和平崛起的重要標志,是今后10~20年間,中國能夠系統性進入全世界、服務全人類的標志性工程。北斗系統的問世,已經引起全球關注,也受到許多國際知名大廠商的關注,并且投入巨資開發北斗應用芯片和其他的產品,這是一種值得關注的好現象。由此可見,北斗系統已經,并且將進一步為國家時空信息服務體系的建設完善奠定堅實基礎。
4. 時代的呼喚和新時空“新”在何處?
當今世界危機四伏,充滿變數,也充滿機遇,業已到了中國必須不得不出手的時候了,機不可失,時不待我。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信息發展時新分異,先進國家利用在科技和時間上獲得的優勢,搞地緣政治,搞柔性掠奪,搞恐嚇欺詐,甚至睜著眼睛說瞎話,來糊弄輿論,用謊言把一個個國家搞亂,把人家的領導人搞下去,送上絞刑臺。伊拉克戰爭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薩達姆的下場就是明證。[這段話可否請作者在保留原意的基礎上寫得委婉些?或者如果并非必要,可否考慮刪去?]這就是信息與媒體的作用。當然,美國在許多方面也沒有幸免于難,“9.11”恐怖襲擊事件、2008年金融危機、卡特里娜颶風均讓這個信息無比先進的國家,弄得狼狽不堪、灰頭土臉?;仡欉@一切,讓人們不得不深思,不得不扼腕嘆息。中國在近三十年的快速發展以后,也遇到了內外矛盾夾擊的綜合性難題,經濟異乎尋常的高速度發展,暴露出來的城鄉失調、貧富懸殊、能源短缺,更加令人發愁的是環境嚴重污染,大氣、水源、土地的污染達到忍無可忍的地步。這些問題的關鍵是胸中無數,缺乏數據、缺乏信息、缺乏知識,缺乏戰略思維和頂層設計,往往是被動地窮于應付,拆了東墻補西墻,腳踏手撳地忙活,問題卻是越抓越多。為什么全世界都那么危機四伏?這是因為世界處在一個從工業化時代向信息化時代發展的轉型期。對于中國,應該說到了高瞻遠矚、全面規劃的時候了。從戰略和理論的高度,從國家面向21世紀中期實現中國夢的偉大使命出發,好好地將新時空服務體系這樣劃時代的概念落實下來,全方位多層次地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興的智能信息產業革命,實現現代化的富民強國夢。
新時空“新”在什么地方?時空(時間與空間)理論是個“曠世奇才”,是人類一直在不斷探索的永恒主題,是“頂天”的大事。我們的“新時空服務理論”,其“新”的涵義是重點解決“立地”的事,解決在信息時代時空理論的新發展新應用新服務。服務是一種社會化特征,尤其是信息社會產業重大轉型的方向和典型標志,是立地的大事。要實現這樣頂天立地的大事,最終必須有個龐大的體系加以支撐,才能涵蓋科學理論、技術實踐、產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方方面面,后者已經不是本書這樣的“新時空”能夠全部闡述清楚,需要后續的其它著作來加以詳述。
新時空服務理論,其側重點不是時空理論本身,而是有效利用古今中外所有的時空理論合理合用的成果,聚焦應用到信息時代的今天的實際生產生活中來,尤其是通過新時空服務理論將信息世界的諸多技術系統和諸多產業領域統領起來,把新時空服務作為核心技術要素、產業發展主線和強大推進工具,以貫通一切、貫穿始終,一貫到底的理念,將信息時代推上智能化發展的壯麗進程。此時空,非彼時空,新時空服務體系涉及時空一體的概念,但不是研究時間和空間本身,而是通過利用已有的時空科技成果,開展信息服務,用時空一體的概念融合多種信息技術、多個產業領域和多樣化的應用服務群體,從而將大眾化服務的偉大主題發揮到極致,真正做到服務為民、惠民、親民,為建設眾望所歸的公民社會奠定理論與實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