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準天頂衛星系統(QZSS),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最初,他們就把GPS用好,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在全球最早形成導航儀產業,達到規模化商業化程度,實現生財之道比美國人還早。在若干大國建設GNSS星座的時候,他們把GPS作為基礎星座,著力做星基增強系統和區域衛星導航系統,而且把亞米級、分米級、厘米級增強服務分的清清楚楚,系統的產出/投入比遠遠高于世界上任何一個系統,受益匪淺。而且技術上明顯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概念,就以其衛星軌跡呈現非對稱的“8”字來說,直接體現其精打細算的設計思路,和不同凡響之處。最近又計劃將QZSS星座的衛星數量,從原來的4顆,到七顆,又增加至11顆,步步為營,實質上是步步為贏,以增加服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凡此種種,這樣一些高招,真正是高,實在高,高家莊的“高”。現將《GPS世界雜志》今年12月號上的“QZSS現狀”一文翻譯轉述于此。
圖 1 QZSS 的系統擴展
一、空間政策和 QZSS 計劃
日本內閣府 (CAO) 目前正在開發準天頂衛星系統 (QZSS) 七顆衛星星座 (7SV-const.)。日本內閣于 2023 年 6 月 13 日修訂了其新基本太空政策計劃。它指出,QZSS 衛星的數量應從 7 顆增加到 11 顆,以提高作為社會基礎設施系統之一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確保即將到來的全面使用的備份功能,并減少精度稀釋 (DOP)。2024 年 6 月 12 日,國家空間政策秘書處三年來首次修訂了衛星定位系統行動計劃。根據該計劃,QZSS 11 衛星飛行器星座預計將于 2030 年代后期完成。
二、QZSS 簡史
自 2006 年以來,文部科學省(MEXT)、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總務省(MIC)、經濟產業省(METI)和國土交通省(MLIT) 合作開發了世界上第一顆厘米級精度的定位衛星。第一顆 QZS 衛星于 2010 年 9 月發射,當時設想為四顆衛星的區域衛星導航系統,也稱為 MICHIBIKI。2011 年 9 月,內閣批準了在 2010 年代后期建造四顆衛星星座 (4SV-const.) 的計劃,目標是在未來建造 7SV-const.。預算于 JFY2012 年獲得批準,以將其作為國家項目進行推廣。
圖 2:QZSS 星座擴展計劃
2017 年,QZS-2、3 和 4 成功推出,并成功推出了 4SV-const.。2018 年 11 月 1 日,QZSS 正式開始服務。2021 年 10 月 26 日,第一款 MICHIBIKI 的繼任者推出。
目前正在開發中,以發射另外三顆用于 7SV-const. 的衛星。依次從 JFY2023 到 JFY2024,具體取決于 H3 運載火箭的開發狀態。為了提高彈性以實現更穩定的定位和改進 DOP,CAO 已經開始研究從 7SV-const. 過渡,轉換為 11SV-const.(見圖 1 和圖 2)。
三、服務概述
4SV-const.提供 GPS 補充服務(PNT 服務);GNSS 增強服務,即亞米級增強服務 (SLAS)、厘米級增強服務 (CLAS)、MADOCA-PPP 和星基增強服務 (SBAS),以及短消息服務。QZSS 星座由一顆地球靜止軌道 (GEO) 衛星、QZS-3 和三顆 QZO 衛星組成。
QZSS 的定位、導航和授時 (PNT) 服務和空間信號用戶范圍誤差 (SIS-URE) 的性能遠優于指定性能。評估結果如表 1 所示。評估期為“08/01/2023#07/31/2024”。規格小于 2.6 m (95%)。
表1. QZSS PNT 服務性能。
四、邁向七星座
另外三顆衛星將位于東經 90.5° 的傾斜對地靜止軌道 (IGSO) 和西經 175° 的準對地靜止軌道上。該星座旨在確保在高仰角下可以看到多顆衛星,目標是讓四顆以上的衛星長時間可見,最終提高 DOP。表 2 所示為7SV-const.的結果。QZS 5 到 7 傳輸 L1C/B信號。QZS-5 服務啟動后,QZS1R 的信號將從 L1C/A 切換到 L1C/B L6E 信號中包含用于其他 GNSS 的 QZSS 導航電文身份驗證 (QZNMA) 服務。ZS5-7 的開發正在進行中。系統級測試正在進行中。計劃在 2025 年左右推出 QZS 5-7。QZS-5 和 QZS-6 已基本完成系統級測試。QZS-7 已完成電氣測試,目前處于環境測試階段。
自 2023 年 8 月起發布的 SSV 用戶的 QZSS 天線方向圖,對應于 2019 年 12 月 11 日提交的 ICG WG-B 建議“發布,包括旁瓣在內的 GNSS 發射天線方向圖”。用于精密軌道確定 (POD) 用戶的 QZSS 衛星信息也已在線更新。能夠與七顆衛星一起運行的 QZSS 地面系統已于 2023 年 8 月完工。剩下的唯一任務是進行衛星和地面無線電頻率之間的兼容性測試。QZSS 地面系統由位于日立太田和神戶的兩個主控制站,以及主要位于西南島嶼的 10 個衛星跟蹤和控制站(遙測、跟蹤和指揮站)組成。此外,全球還有 30 多個監測站,這些監測站是與各國合作建立的。
以下附加服務于今年開始或將于明年開始:用戶使用 7-SV const. 提供的測距信號獲得位置、速度和時間 (PVT) 解決方案。導航電文身份驗證 (NMA) 于 2024 年 4 月開始。多 GNSS 高級軌道和時鐘增強 — 精密單點定位 (MADOCA-PPP) 覆蓋東半球的大部分地區,并為 L6 信號提供 PPP 糾錯。它通過提供增強數據來糾正一些 GNSS 誤差,從而實現高精度定位,并提供兩個服務級別,即 (a) 全球 PPP 和 (b) 帶電離層校正的快速 PPP。運營服務于 2024 年 4 月 1 日開始,MADOCA-PPP 于 2024 年 7 月在互聯網上分發,包括災害和危機管理擴展衛星報告(DC 報告)、早期/緊急預警衛星服務(EWSS)。
圖 3 MADOCA-PPP 服務評估結果
除了日本氣象廳目前生成的 DC 報告服務外,其他與災害相關的報告,稱為 L-alert 和 J-alert,例如疏散令,于 2024 年 4 月 1 日開始。Global PPP 服務提供可以接收 QZSS L6E 信號的高精度定位。它通過 QZSS L6E 信號提供與衛星相關的誤差校正(軌道、時鐘、代碼/相位偏置)。使用來自區域/全國連續運行參考站 (CORS) 的觀測數據實現更快的 PPP。除全球 PPP 外,QZSS L6D(QZS-6 和 7)信號將提供區域誤差校正(電離層校正)。MADOCA-PPP 于 2024 年 4 月 1 日開始運營服務。為了 MADOCA 的穩定運行,GNSS 綜合數據共享系統 (MIRAI) 于 2022 年 4 月發布。從 2025 年開始,將廣播電離層校正數據以減少初始收斂時間。MADOCA-PPP 服務在 2022 年 3 月 17 日發布的 PS-QZSS003 中定義和描述。MADOCA-PPP 的互聯網分發,包括電離層校正數據,于 2024 年 7 月開始,以促進 MADOCA-PPP 的利用。 MADOCA-PPP 的測試庫 MADOCALIB 已開源并于今年 4 月在 GitHub 上提供,并于 2024 年 7 月更新以處理電離層校正數據。使用 IGS 監測站的 2024 年 5 月至 8 月的 MADOCA-PPP 性能結果如圖 3 所示。確認了比定義的規格更好的初始收斂時間和大約 10 cm 的精度。多虧了合作國家,可以生成電離層校正數據,并在所有區域都確認了初始收斂時間的縮短。CAO 開始了 Internet 分發,包括這些區域的電離層校正數據。
五、QZNMA(準天頂導航電文身份驗證)
QZNMA 于 2024 年 4 月 1 日開始,旨在增強該星座對欺騙攻擊的抵御能力。以下信號中的導航電文使用橢圓曲線數字簽名算法 (ECDSA P256) 進行身份驗證。
■ QZSS信號(L1C/A(C/B)、L1C、L5)直接由自認證保護。
■ GNSS 信號(GPS:L1C/A、L1C、L5、Galileo:E1b、E5a)受到交叉身份驗證 (L6E) 的保護。接口規范 (IS-QZSS-SAS-001) 現已在我們的網站上提供。所有驗證都成功了。
六、QZSS 的應用
截至 2024 年 9 月,約有 434 款產品與 QZSS 兼容(見圖4)。自動駕駛、無人機操作和實時海洋潮汐監測浮標等新應用正在出現。我們預計會出現許多使用 QZSS 的應用和設備。
北斗導航向中國時空轉變是個大方向大趨勢大跨越,也就是從衛星導航向泛在時空過渡,是一種順理成......
中國北斗,我國自主建設的衛星導航系統。自1994年北斗一號立項以來,歷經二十六載,從無到有......
近年來,我國在遙感測繪、定位導航、科學實驗等中高軌道衛星應用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如風......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中央機械制造科學研究所刊物《航天與火箭制造》登載的文章稱,該研究所......
幾乎是前后腳,中國北斗在過去一個月內迎來兩則重磅消息。8月31日,來自中俄衛星導航重大戰略......
展望未來30-50年,我們將以衛星導航系統的時 空為基石,集成光學、聲學、電學、磁學、機......
2017年11月,北斗三號首批組網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入軌,截至目前已有16顆衛......
據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網站消息,商丘市新建的13座北斗導航定位基準站全部建成并通過省級驗收......
近日,深圳市在南山區西麗街道、桃源街道、寶安區新安街道、西鄉街道啟動了共享單車高精度定點停......
這似乎是個老問題,實際上也是個新問題。因為智能的問題,現在與無人駕駛密切相關,引出一堆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