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斗高精度導航、5G、高精度地圖的日益成熟,基于“5G+北斗”綜合時空服務能力將帶來廣闊的應用空間,深遠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浙江移動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鄭杰建議,要加快推進我國“5G+北斗”融合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浙江移動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鄭杰 新華網發
5G是“地上一張網”,北斗是“天上一張網”。鄭杰表示,“5G+北斗”本質上是時間和空間位置基于通信的融合,其主要應用的領域一是基于北斗的5G網絡全球時間同步,二是基于二者融合賦能的全球高精度定位。
“5G+北斗”具有五個“融”的天然優勢,即融網絡、融科技、融技術、融終端、融應用。通過“5G+北斗”融合和相互賦能,二者在應用場景上完美互補,同時借助運營商建成的5G基站開展北斗基準站融合建設,將大幅節約建設和網絡成本,從而形成一個從天上到地下全范圍覆蓋的信息服務網絡,成為智能時代最重要的基礎設施。
鄭杰表示,在我國,基于“5G+北斗”綜合時空服務已為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服務等領域帶來廣泛應用。比如可為共享單車、智慧礦山的無人礦車、智慧物流如巡檢機器人、AGV、物流車導引、AI攝像頭、無人機等等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2020年10月,中國移動推出“OnePoiNT”高精度定位產品,已經在多領域實現“5G+北斗”動態厘米級的示范應用。
“5G+北斗”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仍處于產業化發展初期,在5G與北斗的具體融合實踐中,仍面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為:地面基礎設施協同性有待提升,“5G+北斗”網絡融合程度較低;“5G+北斗”存在頻率兼容問題,其技術融合需要加強;“5G+北斗”產業化仍處于標配化啟動階段,其應用融合受限;部分融合技術布局較慢,制約我國“5G+北斗”的發展。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進一步推進“5G+北斗”融合發展,賦能新基建時空智能?鄭杰建議:
一是要加強北斗基準站的統一規劃及與5G基站等的共建、共用、共維,形成跨行業、跨區域的“全國一張網”。要協調多方建設主體,統一規劃基準站“全國一張網”,搭建北斗基準站市場化運營的整體框架;在符合國家相關法規的前提基礎上,加強基準站與5G基站等其他新基建的協同規劃,充分復用基站的站址、機房、傳輸、供電等資源和移動運營商設備維護團隊,降低基準站網絡的建設和維護成本,提升基準站網絡的系統健壯性與穩定性。
二是要加強“5G+北斗”的頻率兼容研究,拓展5G與北斗的融合范圍。一方面,加強北斗系統終端的抗干擾能力研究;另一方面,通過網絡優化實現5G NR網絡的良好覆蓋,避免5G NR基站和終端以最大功率發射;此外,還需對5G基站與基準站的統一部署進行統一規劃和精細設計。
三是要完善北斗應用產業生態,提升“5G+北斗”行業賦能水平。加強“5G+北斗”融合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的起草、制定與認證工作;加快完善“5G+北斗”產業生態及應用融合研究工作,加強基于“5G+北斗”的融合定位導航架構、基于5G增強型基站與北斗的協同定位關鍵技術、“5G+北斗”室內外一體化定位終端及應用軟件等研究,加速5G與北斗高精度定位在智能手機等終端上的融合應用;加快服務和應用標準制定,提升行業服務水平。
四是要制定“5G+北斗”前沿技術研發計劃,提升北斗導航的全球競爭力。定期制定全域性研發計劃,優先加強關鍵技術領域的研究,如“5G+北斗”融合安全技術、授時彈性增強技術領域的研究等。